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以下簡稱“郵儲銀行”)作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堅決貫徹黨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部署,始終堅守服務“三農”、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的定位,以推進“三農”金融數字化轉型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為抓手,以業務集約化運營改革為支撐,不斷提高科技賦能、產品創新、風險管控和隊伍建設水平,打造出一批技術先進、效果突出、可復制易推廣的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典型項目,進一步推動“三農”金融業務高質量發展,為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力量。
一、筑牢基礎, 走穩產品創新“轉型之路”
1.依托創新技術手段,促進金融服務數字化 一是建設信貸業務平臺,持續提升“三農”金融供給能力。郵儲銀行構建了產品可靈活裝配的端到端全流程數字化信貸業務平臺,不斷拓展服務渠道,持續豐富服務場景,大力發展“極速貸”“E捷貸”“小微易貸”等線上金融產品,推出面向種植、養殖、農機購買、涉農個體經營等多類場景的線上小額貸款產品,通過“數據多跑路,用戶少跑腿”的方式將“三農”信貸服務延伸至“最后一公里”。截至2022年6月末,郵儲銀行小額貸款本年線上放款筆數占比近95%。
二是投產上線統一授信管理系統,全面支持“三農”授信業務發展。郵儲銀行依托統一授信管理系統,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統一管理、統一視圖,為“三農”金融客戶提供差異化、全方位的產品服務,支持產品、機構、客戶差異化審批授權智能控制,大幅提升了授信效率。
三是打造綜合營銷平臺(CRM),為“三農”金融客戶精細化管理提供支撐。郵儲銀行建設了全行統一的跨條線、多渠道和全流程的綜合營銷平臺,推進農村客戶分層分類管理,構建農村客群的精準畫像,實現客戶經理對白名單客戶的精準服務。
2.融合線上線下渠道,促進金融服務普惠化 一是把“窗口服務”轉變為“門口服務”。郵儲銀行積極推進傳統業務模式與新技術的融合,以移動展業為載體,利用人臉識別、大數據分析、移動定位等技術,實現小額貸款申請、審批、放款、貸后管理全流程線上化??蛻艚浝韼е苿诱箻I設備,在田間地頭即可完成現場簽約、現場放款,為農村客戶提供既有溫度又有速度的金融服務。
二是做好農村地區基礎金融服務。郵儲銀行采用企業級業務建模方法與分布式微服務架構打造了新一代個人業務核心系統,優化個人客戶業務辦理流程,大幅提升系統處理能力,為廣大“三農”客戶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持續加大手機銀行在縣域的推廣力度,將手機銀行打造成集金融服務和生產生活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延伸移動支付服務觸角,開展縣域地區移動支付受理環境建設行動,積極推動二維碼支付、手機PAY、數字人民幣支付等功能在商超、餐飲、教育、醫療等縣域重要便民場景的廣泛應用;借助開放式繳費平臺提供水電氣繳費功能,有效促進農村公共服務便利化、均等化。
3.深化數據挖掘應用,促進營銷服務精準化 一是搭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智慧營銷平臺。郵儲銀行利用“線上+線下”渠道,實現渠道和營銷服務的統一調度。在線上渠道,針對基于大數據分析形成的白名單客戶,通過手機銀行、短信、智能外呼等營銷方式進行精準觸達;在線下渠道,通過網點、關鍵人等方式進行重點營銷,提高獲客能力。
二是打造移動端營銷工具,開發“營銷地圖”。在觸達率高的線下營銷模式中,郵儲銀行為客戶經理智能匹配營銷策略和活動,使“營銷地圖”實現了機構對客戶營銷觸達效果的自動統計和科學化管理。同時,郵儲銀行建立了營銷響應跟蹤和評估機制,動態掌握不同渠道、機構、人員的營銷轉化效果,據此完善營銷策略,對營銷進行閉環管理。
二、延伸觸角, 激活金融生態“神經末梢”
1.政銀聯動,推動生態金融建設走深走實 政銀合作共同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既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路徑,也是持續加大“三農”金融數字化轉型力度的重要舉措。為強化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引領作用,凝聚政銀共建合力,郵儲銀行依托“郵儲大腦”,運用圖像識別、身份核驗等科技手段,充分發揮“人工+數字化”優勢,積極探索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一方面,自下而上,發揮線下資源優勢,積極走訪各級政府,搭建銀村合作平臺,通過下村下戶方式,采集村戶信息,評定信用戶,建設信用村,提供免抵押、免擔保、便捷高效的線上貸款服務。另一方面,自上而下,利用大數據開展行政村信用評價。通過深度挖掘存量客戶信息,完善涉農客戶標簽,刻畫行政村數據畫像。探索建立高效精準的“小額度、廣覆蓋”的主動授信機制,努力追逐“讓絕大多數農戶都有郵儲銀行授信”的夢想。截至2022年6月末,郵儲銀行共建設信用村30.41萬個,評定信用戶486.15萬戶。
2.銀企協作,打造產業金融模式見行見效 圍繞農業龍頭企業,郵儲銀行充分發揮郵政集團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優勢,提供全鏈條、全流程、全產品的供應鏈金融服務,解決產業發展融資難、銷售難、運輸難的問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產業金融模式。
一是依托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利用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實現農業龍頭企業與上下游中小企業間“多級信用可信傳遞”,為農業龍頭企業上下游客戶提供信貸支持,以金融服務幫助其解決融資難題。
二是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以數據共享、科技賦能、內外協同為紐帶,形成“數據層+風控層+產品層+場景層”的四維數字化產業鏈融資服務管理體系,通過“郵e鏈”產業鏈金融服務管理平臺,支持銀企互聯、批量獲客,實現資金、信息閉環管理,并為客戶提供在線簽約、支用、還款等線上化服務。
目前,郵儲銀行已與中化、中糧等企業實現系統平臺互聯,覆蓋農林牧漁業、批發業、零售業等眾多領域,助力農戶、合作社等涉農經營主體增產增收。
3.郵銀互促,推進協同金融機制落實落細 郵儲銀行依托郵政集團資源稟賦,圍繞“村社戶企店”五大重點客群,構建不同的嵌入場景,通過資源共享、渠道復用、業務疊加、協同研發、風險共防的郵銀協同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一是搭建“數字+科技”的惠農服務平臺。將中郵惠農App作為破解產業發展融資難、銷售難、運輸難等問題的協同服務平臺,提供集農村信貸、電商銷售、農資農技、寄遞和權益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服務,不斷深化全產業鏈服務能力。
二是構建“產品+場景”的惠農協同模式。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信貸資金、寄遞物流、電商等一攬子綜合服務,打造“產業+金融”“電商+寄遞”“農資+農技”的惠農服務體系,滿足客戶在生產經營、消費等不同業態下的多元需求。
三、整合要素, 構筑運營風控“閉環鏈條”
1.加快推進數字化運營,優化業務辦理流程 一是落地實施審批集約化改革。郵儲銀行運用郵儲大腦機器學習平臺智能決策技術,強化內外部數字化基礎及場景化數據應用,逐步推動標準化業務線上自動化審批。
二是加快推進貸后運營體系改革。郵儲銀行將智能語音識別、語義理解、語音合成等技術廣泛應用于還款提醒、客戶回訪等貸后場景,推廣移動展業貸后管理、手機銀行自主貸后管理等功能,改進貸后作業方式;構建總、分、支聯動的小額貸款差異化貸后集中運營體系,提升貸后管理質效。
2.健全智能化風控體系,保障業務穩健發展 郵儲銀行以“三農”金融數字化轉型為契機,加強客戶風險分析,完善和優化客戶風險預警評估等模型,夯實智能化風控體系,提高風險管控的前瞻性、及時性、有效性。
一是基于智能風控技術建成“3×3×3”信用鄉村評估體系。實現“自有+產業+政府”三個層次的全面數據采集,設計“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行政村+產業區域”三類主體的智能風控評估方案,實現對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三大風險的防控升級。
二是構建風險智能監控預警體系。積極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整合行內外數據,實施360°立體化、全生命周期智能監控,持續豐富和優化風險預警模型,提高系統風險預警的及時性和準確率。
三是提高移動展業風險技防能力。通過移動展業設備的“雙錄”功能,搭載智能化風控工具,加強對業務處理過程的數字化監控。
四是積極探索新技防手段。運用衛星測繪、物聯網、位置服務、電子圍欄、耳標等技術,加強生物資產抵押品等可視化管理,提升技防水平。
當前,我國“三農”工作已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階段。奮楫者先,創新者強。郵儲銀行將繼續深入貫徹鄉村振興戰略,以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范工程項目為引領,加快落實“三農”金融業務數字化轉型整體規劃,聚焦關鍵領域技術攻關,發揮數據驅動作用,進一步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拓寬金融服務范圍。同時,郵儲銀行將充分發揮與郵政集團的協同優勢,創新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務鄉村振興數字普惠金融模式、產品和技術,著力推進“三農”金融數字化轉型核心項目建設,致力把郵儲銀行打造成為行業領先的服務鄉村振興數字生態銀行。
(本文原刊載于《中國金融電腦》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