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楊緒松市長 驚聞汕尾市原市長楊緒松同志2022年11月8日下午3時40分因病醫治無效于深圳逝世,享年60歲。噩耗傳來海陸同悲,人們沉痛悼念這位勤政親民,為汕尾的跨躍式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的好市長! 楊緒松市長是湖北省荊州市人,1983年7月參加工作,199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職研究生學歷,博士,副編審。逝世前任廣東省深圳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保留正廳職)。楊緒松同志于2015年7月從深圳特區調來汕尾工作,任汕尾市委副書記,市長候選人,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任汕尾市委副書記,市長。汕尾是革命老區,又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歷史欠賬多,要推動汕尾跨越發展,趕上時代發展潮流,非下苦功夫不可!楊緒松市長勇挑汕尾市父母官這個重擔,與石奇珠書記密切配合,開啟了贏得多方贊譽的“石楊新政”時代,在經濟社會等方面改變了汕尾的舊面貌,增強了汕尾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楊緒松市長在汕尾近5年的任期間,他牢記初心使命,以汕尾為家,深入基層、嘔心瀝血,為汕尾市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他為官一任祝福一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上級和汕尾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答卷,在汕尾廣大干部群眾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在人民群眾的心目中樹立起一座高大的豐碑。本文謹向楊緒松市長的逝世表達沉痛悼念之情! 一、擔負使命,勤政愛民 為推進汕尾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加快革命老區發展步伐,改變汕尾市落后面貌,省委、省政府調派當時在深圳特區的楊緒松來汕尾任市長,帶著上級的殷切期望,擔負著振興老區、樹立新形象的使命,楊緒松市長在汕尾認真工作,輕車簡從,深入基層了解民情,調研汕尾后進原因,探索推進汕尾跨越式發展模式……在工廠、社區、機關學校、政府部門、社會團體、普通群眾、困難黨員和貧困戶的家中都留下了他的工作足跡。特別是市城區取締載客三輪車工作更是牽掛著楊市長的心。楊緒松市長親自主持召開座談會,傾聽載客三輪車司機的訴求,并多次走訪看望載客三輪車從業人員,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切實幫助解決載客三輪車從業人員的后顧之憂。楊緒松市長以身作則,勤于政務,心系群眾,為民著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人民謀幸福,為社會謀發展。楊緒松市長擔負使命,勤政愛民的行動,深受海陸豐廣大人民群眾的好評。
二、重視市政,優化環境 市政工程是一個地方的面子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市政工程對于樹立地方新形象,營造良好經商環境具有重要作用。楊緒松市長重視市政建設,市民體育中心、善美廣場建成開放,規劃海濱公園、人造沙灘、公路鐵路港口建設加快、品清湖觀瀾廣場、觀瀾廣場棧橋、環品清湖流動光帶、火車站廣場、市政府門前花圃、市民服務廣場、海濱大道、奎山河改造、龜齡島保護與開發利用項目、污水廠等市政建設項目,改變了汕尾的老面貌,特別是打通了紅海西路等斷頭路,方便群眾出行,為汕尾注入了新活力,塑造了城市新氣象。汕尾市容市貌的改觀,進一步優化了城市環境,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好評,讓人們感受到現代城市的氣派,增強人們看好汕尾發展的信心,吸引更多客商前來投資興業。楊緒松市長重視汕尾創文工作,并身體力行,他以普通志愿者的身份參加“垃圾不落地,汕尾更美麗”環保清潔和文明勸導志愿服務活動,身穿“紅馬甲”的市長彎下腰撿起垃圾的照片刷爆朋友圈、微信群。楊市長當志愿者,以上率下,全力推進創建文明城市的舉動,成為當時汕尾人們街頭巷尾的美談,大家認為:有這樣的父母官,汕尾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三、精心布局,推動發展 汕尾當年曾是廣東產業基礎比較薄弱的地區。省里安排深圳與汕尾結對幫扶,楊緒松市長利用省委、省政府對汕尾的幫扶政策,主動與深圳對接,精心謀劃汕尾跨越式發展模式,規劃經濟布局,合理利用深圳幫扶資金,助力汕尾發展,推動重大產業項目把生產制造環節落戶汕尾,2018年引進產業項目289個,比亞迪新能源汽車、華為云服務、國信通科技、海王醫藥、威翔航空等一批產值超十億、超百億元項目落戶汕尾。唱好“雙城計”,實現共贏發展。通過楊市長的協調爭取,深圳把部分城市功能和部分產業生產環節向汕尾疏解、轉移,使汕尾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探索形成“總部、研發、銷售在深圳,生產基地在汕尾”的產業共建新模式,各類企業到汕尾投資十分踴躍,汕尾成為當時的投資熱土。楊緒松市長用“深圳速度”,以深汕特別合作區與深圳同城化發展推進深汕一體化,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汕尾速度”,著力把汕尾打造成為深圳、珠三角的后花園,生產業、服務業的轉移基地,旅游、健身養老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居全省前列,有力推動汕尾經濟社會發展。 四、體察實情,改善待遇 汕尾的發展,根本在基層,關鍵在干部。石奇珠書記、楊緒松市長深入基層,進村入戶,全面了解基層實際情況,掌握第一手材料,楊緒松市長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大力整治政務環境,持續推進政務整治、正風肅紀集中行動,政府公信力、執行力明顯提升,政務環境全面好轉。政府把干部群眾的思想凝聚到建設汕尾、發展汕尾的事業上來,著力提高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工作能力。楊市長關心基層干部群眾的生活,當了解到基層干部職工待遇低,特別是農村基層干部待遇低,辦公環境差的實際情況后,政府想辦法及時解決基層組織辦公環境,提高干部職工待遇,調動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在干部隊伍中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當了解到教師工資待遇低,績效獎金沒有落實時,市政府統籌安排,堅決落實教師與公務員“兩相當”的政策,切實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獎勵取得優異成績的教育工作者,用實際行動營造“尊師重教”氛圍,加大教育公益資金投入力度,大力推進教育質量的提升。楊緒松市長重視扶貧脫貧工作,政府從人力、物力等方面加大投入,全面落實扶貧脫貧政策,要求駐村干部幫助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盡早實現脫貧目標。楊緒松市長還擠出寶貴時間深入基層慰問困難黨員和群眾,市長體察基層實情,關心干部群眾生活,改善干部群眾待遇,讓大家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增強干部群眾建設“善美之城”的信心,提振大家的“精氣神”。每當人們談起“石楊新政”關心干部群眾的話題時,大家對石奇珠書記、楊緒松市長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點贊有加,感謝黨培養這樣的好干部來造福地方。
五、倡導公平,招才引智 社會民生事業的發展需要一個公平競爭環境,楊緒松市長根據汕尾實際拓展提升“人才驛站”,出臺“紅海揚帆人才計劃”,設立2億元人才基金招賢納士。楊緒松市長倡導公平原則,通過面試、筆試和政審的形式,來選拔各個工作崗位需要的人才,盡量為競聘者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以實力、成績來選才。政府通過招聘考試引進研究生學歷教師多名,成功引進市林偉華中學和彭湃中學兩位名校長,名師名校長引才計劃取得了新突破,由市政府主導向全國招聘一批市直或者各縣(市區)薄弱學校的校長,通過委托省考試院命題、外市面試官,讓競聘者參加公平考試,把綜合成績優秀的校長提拔到學校領導崗位上來,發揮校長的引領作用,排除以往通過“攀人情、走關系”取得校長職位的弊端,開啟了汕尾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有益嘗試。前三批參加競聘校長被錄用的校長,每當談及當年起參加校長競聘的事情,無不對當年石書記、楊市長倡導公平,選拔人才的魄力深感敬佩!就是因為當年有這個選聘校長的新政策,才給自己提供一個公平施展才華的機會,實現從農村到城市、從副職(中層行政)到正校長的轉變。楊緒松市長堅持公平原則,勇于革舊鼎新,大膽嘗試的工作魄力,贏得了海陸豐人民群眾的稱贊。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紀念楊緒松市長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化悲痛為力量,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積極奮發有為,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工作,齊心協力把汕尾建設成為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現代化海濱城市、沿海經濟帶靚麗明珠,以此來告慰海陸豐革命老區英烈和楊緒松市長在天之靈!
碩炫寫于11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