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二十條,新的平衡點在哪?現在想起來,2019年都已經恍若隔世,很多人懷念那時候完全不用擔心疫情的日子,但是很明顯,這個世界已經被新冠徹底改變,可能永遠也回不去了。雖然我們是這么的努力,但是這個世界有太多的國家太拉胯,不然這場疫情本該在2020年就已經被人類終結的。
只是沒有那么多的如果,我們嚴防死守,國外躺平卻給病毒提供了不斷變異的基礎,然后壓力自然就到了我們這邊。站在今天的這個時間坐標,有點懷念2021年,因為那個時候國外德爾塔肆虐,造成的死亡人數暴增,在這個壓力之下,國內的防疫眾志成城,反倒使得國內整體都比較安全。
但是到了2022年,隨著奧密克戎的出現,形勢出現了變化,這個變化,是今天我們要如何迎接未來的一個關鍵。為了說清楚這個變化,我們試著從三個不同的維度,來進行說明。希望通過說清楚這里面的分歧與變化,能讓大家形成更多的共識,而不是對立和撕裂。
第一個維度,是風險。今年以來隨著奧密克戎的不斷變異,世界確實有個共識,就是毒性在降低,但是傳染性變態般的大幅增強。如果我們從風險的角度,以年齡和醫療資源這兩個指標為權重,大致可以對全國的人群進行一個風險的劃分。
很容易就可以得到一個結論,按年齡分,那就是年輕人的風險低,老年人的風險高。按醫療資源分,就是大城市的風險低,廣大農村的風險高。如果設一個坐標,最后風險最低的人群是大城市的年輕人,風險最高的是農村的老年人。
第二個維度,是成本。由于奧密克戎的傳染性太強,過去盡量不影響大多數人的防疫策略開始出現困難,很多地方最后不得不大面積封城。而全國防疫的背景下,主要防的的就是入境的人和物,其中尤其是入境人員,主要入境點,都是以大城市為主。
所以從成本和收益的角度講,大城市承擔了最主要的防疫成本,而大部分縣城和鄉鎮農村,在大部分時候甚至都不用戴口罩,他們的生活受影響也偏小,他們獲得了最大的安全收益。很明顯隨著奧密克戎的出現,風險最低的大城市的年輕人,承擔了最高的成本,而風險最高的農村老人,間接獲得了最高的安全收益。從風險,成本和收益的角度講,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錯配,這可能就是躺平和清零的核心矛盾。
所以我們得引入第三個維度,話語權。毫無疑問,最弱勢的是農村老人,別說發出自己的聲音,很多人連上網都不會,在網絡話語權上,他們是最弱的一方。那誰來為他們發聲呢?在過去就是這八個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是保護他們的一道無形的防線,也就是我說的疫情之下,我們獨有的一種安全轉移支付。
但是現在情況又變了,越來越多的大城市面臨著動輒需要封城的壓力,這一部分人同樣也是人民,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正變得越來越脆弱。所以這個時候怎么辦?只能是尋找一個新的平衡點,這個平衡點在哪,可能正在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