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質量發展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市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我市中小學教學質量工作情況側記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近日,一場特殊的“考試”在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室進行,“出題”的是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和市人大代表,到場應詢答題的是副市長莊紅琴,市政協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長許偉明及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等部門負責人。這是市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上,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對我市中小學教學質量工作情況開展專題詢問。中小學教學質量提升、落實“雙減”政策、教育人才隊伍建設、推進中小學學校建設、增加教育投入等群眾關切的問題是此次考題。 近幾年來,我市通過持續推進教育“創均”“創強”“創現”,教育硬件總體水平有了明顯提升,但是基礎教育發展水平仍然偏低,各學段教學質量在全省靠后,中小學教學質量成為民生事業的突出短板和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 “四舉措”突圍 提升中小學教學質量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連續出臺《汕尾市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汕尾市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全面部署推進全市教育高質量發展。 “如何推動全市中小學教學質量提升破局突圍?”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陳永旭首先提問。 莊紅琴回應稱,我市將從投入、隊伍建設、教學教研管理、教育改革等方面破局突圍。一是增加公辦優質學位供給。目前全市謀劃項目61個,計劃總投資185.11億元,其中投入31.62億元新改擴建公辦義務教育學校112所,增加公辦義務教育學位2.2萬個。二是強化四支隊伍建設。強化校長隊伍建設,全面落實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激發辦學新活力。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持續匡師德正師風,深化教師管理制度改革,保障教師工資待遇,優化教師績效考核。強化教研隊伍建設,實施教研員進校帶班,輪流選派教研員到掛駐學校帶班,推動教研機構更好地服務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強化教育行政干部隊伍建設,提升教育領域專業管理水平。三是狠抓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建好用好教學質量大數據監測平臺,市、縣按照職責分工開展各學段教學質量監測,并將教學質量情況納入績效考核、評優評先、職稱評聘、職務晉升、黨政考核的必要條件,促進教育質量提升。四是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推進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深化對口幫扶機制。 落實“雙減”政策 賦能高品質義務教育 實施“雙減”政策,會不會出現減壓減質、減負減能的問題?這是家長和學生深感擔憂和焦慮的問題。 “請問我市義務教育‘雙減’政策實施情況如何?針對我市實際,采取哪些配套措施來確保義務教育教學‘減壓提質,減負增效’?”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王世紅發問道。 許偉明表示,“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我市堅持以“減負、提質、增效”為工作落腳點,大力推進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工作。一是優化作業設計,要求學校嚴格控制作業總量,保障學生休息時間;完善作業統籌管理機制,制定作業管理辦法,加強質量監督;加強作業設計指導,發揮作業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二是貫徹落實市委關于實施“決勝課堂”行動的指示要求,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推動高效課堂、智慧課堂實踐,切實向課堂要質量。三是嚴格落實中小學生手機、睡眠、讀物、作業、體質、考試有關規定,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四是全面開展課后服務,科學合理設置學校課后服務模塊,積極開展素質拓展活動。五是堅持從嚴治理,全面規范校外培訓機構,嚴格控制學科類培訓時間。六是堅持 “五育融合”,開足開齊體育、美術、音樂、信息技術、勞動教育(綜合實踐) 等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推進高中招生改革 促進教學分層分類發展 近年來,我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效果不夠明顯。對此,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王錠波犀利提問:市政府將采取哪些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來推動高中教學質量提升? 許偉明回應,我市將采取四方面措施著力提升高中教育教學質量。一是推進高中招生改革。將3個批次錄取改為1個批次錄取,將檔差從10分提升到20分,促進教育公平均衡。二是分層分類教學。依據學生知識基礎與接受能力的差異,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實際分層施教,培優一批尖子生,鞏固一批中層生,提升一批下層生,提升教學質量。三是抓好高考備考。堅持問題導向,加強集體備考,開展高中教學質量監測和高考模擬測試,加強對學生的分類精準指導,提升高考備考質量。四是完善激勵保障機制。每年教師節通過評優評先激勵一批優秀骨干教師,優先加大高考備考點保障投入,為師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 大力增加公辦學位供給 針對備受群眾關注的公辦學位資源緊缺、不均衡問題,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吳海能發問道:“如何切實提高公辦學位供給保障能力?” 許偉明回應,我市將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從基礎教育規劃布局和建設方面去統籌解決這一問題,切實提高公辦學位供給保障能力。一是堅持規劃先行,新改擴建一批公辦學校??茖W制定區域義務教育發展規劃,增加公辦學位供給。二是做好要素保障,配建一批公辦學校。從土地、資金等方面著手,以充足的要素保障大力推進中小學校規劃建設、公辦學位供給工作。探索以配建制形式規劃學校建設。進一步探討地塊出讓與學校同規劃、同建設的可能性,配建一批幼兒園、小學,各縣(市、區)要爭取在建資金,配建一批公辦學校。三是引導“民轉公”,收購一批民辦學校。積極引導符合條件的公參民學?;貧w公辦性質,確保義務教育以公辦為主,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義務教育資源的需求。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陳賢溢對我市基礎教育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建立情況十分關注。他問道:“目前‘綠色通道’建立運行情況怎么樣?如何同步做好教職工人員編制、配套設施、運轉經費等保障,確保新改擴建中小學校能夠如期投入使用?” 市發改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委編辦、市住建局和市財政局等部門負責人直面問題,認真地一一作答。 據介紹,我市按照省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的要求,建立基礎教育項目審批“綠色通道”,通過全面優化流程、壓縮時限、精簡材料、轉變服務方式,從選址、組件報批、規模、指標等要素方面打通堵點,對基礎教育等項目實行專班推進,堅持靠前服務,堅持并聯審批,實行全流程全周期管理,推動基礎教育項目建設更加規范、高效。 在教職工人員編制方面,我市及時足額地合并全市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創新制度,統籌用好中小學事業編制的現有資源,加大內部挖潛和創新管理,做到科學統籌、合理布局,及時滿足中小學教育編制需求。 我市還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支持和推動基礎教育項目建設,實施“—個科室對口一個部門”制度,協調解決項目前期經費和項目估算、預算、結算審核等環節問題,統籌中央、省級資金以及債券資金和本級預算資金解決學校配套設施資金需求,對投入使用的新改擴建中小學校,及時將有關人員及運轉經費納入預算,保障教師工資和學校運轉,促進教育質量提升。 汕尾日報記者 鄧良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