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緣來緣去 于 2022-12-6 22:30 編輯
令人啼笑皆非的提法
陳治贈 2022年12月6日
我國新冠病毒防控指揮機關自上而下,都將無癥狀的核酸檢測陽性的公民確認為新冠病毒患者,采取嚴厲的隔離施治措施。
據鳳凰網資訊2022年12月04日18:08:00 轉載 中國新聞周刊《一邊“非必要不核酸”一邊大排長隊 核酸暴利如何終結?》一文披露:“核酸檢測技術不是只服務于新冠篩查,在疫情爆發前,核酸檢測已經廣泛應用于流行性感冒、麻疹、風疹等傳染病的檢測和篩查。此外,還應用于農牧、刑偵等非傳染病領域,包含“新冠病毒檢測”在內的分子診斷,被行業視為未來技術的發展方向”。
查網絡資料:流感患者(捅喉腔擦拭)、風疹患者(捅喉腔擦拭)、麻疹患者,核酸檢測也會陽性。
廣東汕尾市對與核酸檢測陽性具體人有近距離相遇或接觸的無癥狀“密接者”,采取定點嚴格的隔離醫學觀察措施,並公吿其行程軌跡。經反復核酸檢測篩選,一旦發現陽性,立即遍報為“新冠肺炎初篩陽性感染者”(或稱為“新冠肺炎初篩陽性個案”)。
通報的提法令人啼笑皆非。但不是地方的發明,而是上行下效。
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病毒出現多次變異毒株(阿爾法毒株、貝塔毒株、伽馬毒株、德爾塔毒株、奧密克戎、拉姆達毒株等)。國內外醫學界普遍認定,近期騷擾社會的傳染性病毒“奧密克戎”,其風險性近似季節性流行性感冒,引發肺炎的概率和死亡率較低。據此,將奧密克戎病毒感染稱之為“新冠肺炎”,當屬自上而下明知故犯的誤傳。
既然某位無癥狀“密接者”已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感染者”,依據就是核酸陽性,這已是防控的共知和前提。通報再添加所謂“初篩陽性”的說詞,毫無實際意義,無異畫蛇添足。如果無癥狀“密接者”“初篩陽性”尚不足以構成“新冠肺炎感染”,需要進一步觀察檢測才能確診,通報稱無癥狀“密接者”,“初篩陽性”為“新冠肺炎”感染者或個案的定性就過于草率,形同兒戲。
任何疾病都有癥狀。新冠肺炎是傳染病,竟然無癥狀!如果不是現代人的偉大發現,在人類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是現代人的滑稽,在人類歷史上留下天大的笑話。
新冠病毒防控指揮機關的通報應該請楚明確,不能模棱兩可。
建議:如果無癥狀“密接者”出現陽性,應直接了當公告為“經初篩,發現無癥狀密接者核酸檢測陽性n例”,正在進一步接受醫學監測。以昭示中常委《二十條》疫情防控優化措施的貫徹落實,逐漸消除社會的恐懼心理。
|